心理学家利维森认为:“早期选择不能永远决定未来的职业生涯。形成一种成熟的职业 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,贯穿于整个求职期。大多数人的确在17至29岁之间做过第一
次严肃的选择,然而,这只是对兴趣和价值观的一种初步确定,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 多的选择过程重新在许多兴趣中分出真伪,找到合乎其兴趣的职业。”
当然,每个人都必须多次选择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。但是,这并不能成为我们
不负责任,随性而为的借口。人生与实验室的试验不同,是不可逆转的,而且每一次选择对 未来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。虽然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,但失败并不必然导向成功。
实验室里的“试错”过程是将所有的可能性全部演示一遍,将错误的排斥,最后得出正 确的结论。爱迪生发明电灯时说:“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,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
法。”但是,职业生涯变数太多,不可能一一试验。
另外,如果选择的方向不正确,再多的试错过程都是徒劳的。一个内向的人如果想成为 成功的销售员,会有更多失败的磨砺。一个没有天赋的小提琴手可能尝试过无数错误和失败
,还是难以望见成功者的项背。
詹姆斯是我的一位顾客,曾经是“试错”法的崇拜者。从年轻时开始频繁跳槽,频繁转 换职业,一直到年老。“我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,只好换来换去,希望能在工
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。”
来到我的办公室时,他情绪低落,心情沮丧。对于一个一生中从事过40种职业,在100 多家公司工作过,平均一年换两家公司的人来说,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。他也许是一个特
例,但心态却具有某种代表性。
“每当受到打击时,我就对自己说,‘我的选择也许又错了,我不适合这个行业。我必 须调整,否则我会荒废了自己。’于是,又匆匆忙忙地跳到另外一个行业。但是至今我都无
法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。”当“试错”成为一种心理惯性时,就很难从失败中获得经验 了,相反,却会成为一个自我逃避的借口。
在手工作坊时代,男孩一旦拜师学艺,就可能终身从事某一行业,无从选择。现代流行 的观点认为,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职业经验。但是这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:盲目选择。人力
资源管理学家认为,一个人一生中调整7次职业都是可以接受的,超过这个限度会对职业生 涯造成不利的影响。
尽管职业的发展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 过频繁转换职业来获得。“试错”不过是获得职业经验的一种方式,而且必须遵循以下规则
,才有意义:
——每次选择都必须指向一个正确的方向,如南辕北辙,再多的选择都是徒劳无功的。
——“试错”的意义在于我们永远无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,因此必须从错误中获得经验 。
——“试错”的过程开始得越早,越容易获得成功。
第一章:钓鱼课:垂钓的快乐规则
第二章:选择的困境
第三章:钓鱼指南:寻找一幅职业地图
第四章:想钓什么鱼?发现自己内在的需求
第五章:挑选一口池塘:选择公司
第六章:挑选一个好教练:选择老板
|